
张婧仪,生于天津。现为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202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研修班,师从沈宁老师学习现代工笔人物画;2023年进修于北京画院方政和工作室,师从方老师学习工笔花鸟画。
●2021年6月,作品《聊斋惊梦》入选“丹青永茂”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第二届研修班师生展
●2024年5月,作品《御风行》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暨天津市美术作品展览”
●2024年6月,作品《聊斋志异插图》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作品征选综合画种插图作品展览”
●2024年6月,作品《聊斋系列组画》白描收录于《当代中国写实线描与工笔画典籍——绘事后素》

《聊斋惊梦》
选择《聊斋志异》为母题进行创作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作为一个中国古代志怪小说的爱好者,唯美奇诡的画风是我所追求的。中式志怪故事中,最令人惧惮的并非鬼狐妖怪,而是拨开重重迷雾之后的人心。
《聊斋系列组画之夜会》

《聊斋系列组画之镜观》
《聊斋志异》是中国清代小说家、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书中故事诡谲奇幻的结构模式和审美格调给读者留下诸多的玄想与猜测,留白处更是引发世人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悟。聊斋中的鬼怪离奇,不过是人世间的另一张脸罢了,虽为怪力乱神,但它的立足点依然是现实。
《聊斋系列组画之蛇女》

《聊斋系列组画之白秋练》
绘画之余常细细品读宋画,从古人笔意之妙中感受墨色的氤氲与岁月沉淀下厚重高古的色彩之美,从而为我接下来的创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经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创作出了聊斋志异系列组图,同时也为自己在以往的绘画创作中打开了全新的维度,如何寻找每幅作品的兴趣点成为了我的持续性课题。
《聊斋系列组画之红粉骷髅》

《聊斋系列组画之绿衣女》
“在绘画学习与创作中逐渐学会‘独行’,并于某些启示中不断去寻求和发问,才能接近更深层次的答案。”这是导师一直谆谆教导的,同时也是我想要去不断深耕的那个点。就像尼尔·盖曼在《睡魔》的某篇前言中写道:“我们独行于黑暗中,每个答案都会引出新的问题,并且这件事一直在发生。”

《聊斋系列组画之荷花三娘子 》

《聊斋系列组画之偷桃》
我以中国工笔画的绘画方式,力求在摆脱叙事本身技术形式的基础上,以巧妙的构思在画面中概括和隐喻故事主题,以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去表现经典文学的精髓。对于叙事性的绘画创作,力求寻找或制造事物内在的紧密关联性,规避顾此失彼,从而达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协调。

《聊斋系列组画之石清虚》

《聊斋系列组画之蛇妖》
绘画内容的构思也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图解,而是始于原著并可以保持独立性的创作,使之在诡秘暧昧的色彩中、在文字与想象间取得令人舒适的视觉平衡感。
《聊斋系列组画之狐妖》
绘画创作不仅仅是技能的体现,更多是创作者本身的内在自省以及自我发掘与探索的过程,在绘画中创造自己的体验,并同时体验自己的创造。
敬请关注

本链接资料来源艺术家本人,转载请注明
点击阅读原文至艺术家官网欣赏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