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教于大同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上历经了以黄河人家为题材的黄土风情时期,以敦煌石窟和云岗石窟为题材的佛像创作时期,以都市人心灵追求为题材的桃花源时期。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弘艺书画国际签约画家、日本藤井画廊签约画家、西山画院特聘画家,作品被多家艺术机构、画廊和个人收藏。
序 言
画家张子阳是我认识多年的一位内地艺术家朋友。最早了解他是从初识他的作品开始,记不得是哪一年了,在台北画廊举办两岸青年画家作品交流展。因为早年间我作为第一批在台北、香港地区做内地老艺术家的推广工作,对内地的艺术市场有颇多的了解,这也是我成为此次展览的诚邀嘉宾的缘由,对我而言这些年对大陆年轻的艺术家接触的比较少,来参加此次展览也是奔着了解新人、发掘新人这样一个目的。
在参观绘画作品这一环节,有两幅作品吸引了众多的观者驻足欣赏,透过拥挤的人群间隙,映入眼帘的是两幅浓墨重彩的人物形象,头扎白毛巾,手握长烟袋,身着粗布衣,深红的面庞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知道这是典型的大陆西部农人的形象,这些形象与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地区的农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大陆导演滕文骥的电影作品《黄河谣》和陈凯歌导演的作品《黄土地》中都是这样的人物形象,那个年代这两部电影引进台湾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轰动,那种原始的顽强的生命力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基因里的生命密码,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走向富强的强大动力。
画面充盈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同于传统的中国画的表达方式。似于秀拉的点彩和莫内印象派的笔触,更近于龚贤的积墨和范宽的点皴,作品内核依旧是传统的中国笔墨的框架,依旧遵循谢赫的六法的指导原则。画面中农人活泼泼的生命力扑面而来,深深触动了曾经在农会工作过的我,对于台湾人,尤其是老一辈客家人,都是从中原故土飘洋过海而来,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形象,深深触动着他们的心灵,激起他们心底无限的乡愁和对故土无尽的乡思,在外的游子期盼着祖国统一的早日到来,完成父辈落叶归根的情思。这次活动这两幅作品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画家的名字也镌刻在了脑海之中。
在之后的日子里,随着来往于两岸之间的次数愈加的频繁,对大陆年轻艺术家的了解也更加深入,把祖国年轻的艺术家朋友推广到海外的想法就愈加强烈。在一次和北京老艺术家老友的聚会中,对方得知我有这样的想法,便给我推荐了几位年轻画家,当听到张子阳的时候,我感到既惊讶又兴奋,镌刻我脑海中那位画家就这样走进了现实。通过这次访友对画家本人和他的艺术作品有了第一次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有了后来的一系列的合作,这些年虽然和画家见面的次数寥寥,但在内心已然是多年熟知的忘年老友。
光阴如骏马加鞭,岁月如落花流水,一路走来,画家在台湾、香港、东南亚华人地区早已拥有了一批坚实的收藏群体,画家在人物画取得成功的同时在花鸟画方面也取得不俗的成就,尤其是以十二生肖中的猴作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具有鲜明艺术特色,形象生动,雅俗共赏,近年来在香港、台湾、东南亚华人地区很受青睐,这些地区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无论是在书画收藏还是文艺生活,厅堂装饰还是童叟寿诞等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寓意和收藏价值,最后期待画家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在艺术的道路上不要固步自封,勇于探索更多的未知天地,保持艺术生命的常青。

《金猴系列 №.01》

《金猴系列 №.02》

《金猴系列 №.03》

《金猴系列 №.04》

《金猴系列 №.05》

《金猴系列 №.06》

《金猴系列 №.07》

《金猴系列 №.08》

《金猴系列 №.09》

《金猴系列 №.10》

《金猴系列 №.11》

《金猴系列 №.12》

《金猴系列 №.13》

《金猴系列 №.14》

《金猴系列 №.15》

《金猴系列 №.16》

《金猴系列 №.17》

《金猴系列 №.18》

《金猴系列 №.19》

《金猴系列 №.20》
敬请关注

本链接资料来源艺术家本人,转载请注明
点击阅读原文至艺术家官网欣赏更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