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娱乐与街头艺人

2024-08-18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1



网站文章头图345x100.png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娱乐与街头艺人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2024年08月18日 08:37

图片

侯长春题写书名《旧京识往》


《旧京风情》
自序

记得胡絜青老人曾经说过:“民俗是文化。国家民族不分大小,凡是民俗越发达越讲究的其文化必定越高越不可征服。”这话准确而概括地说出了民俗文化的宝贵价值。老人还呼吁:“应该多多研究民俗,多写,应该热爱民俗,应该尽量多的保存那些优秀的古老的美的民俗。”像我们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而它的保存和流传更是应当重视的,因为民俗不同于正史,正史是修纂有专人,流传有保障,而民俗是由各个时期千千万万个“好事之人”汇集、整理而成的资料,这些资料分门别类形式各异,但总的说来不外乎“文"与“像”两种。“文”就是文字叙述包括诗歌,“像”就是图画包括雕塑,这些资料在经过许许多多的劫难后才得以流传至今,所以越是久远的,传世也就越稀少。这一点我是很有感受的,比如想找一些宋元以后的资料,除正史之外,“文”的方面还可以有许多闲文札记,戏曲评话可供参考,“像”的方面也有许多绘画雕塑提供了直观的佐证,但要找一些先秦时代的资料,则只能从一些简约而艰涩的古汉语中和斑驳不清的画像砖石上去寻找了,所以有“文”无“像”,有“像”无“文” 和语焉不详的资料都给整理研究文史、民俗的人们带来困难造成遗憾。

科学昌明的今天有了各种现代化的音像手段,那真是方便极了!但这些物件在我们这里普遍使用,也不过才二三十年的事,远的不说,仅摄影一事在本世纪初就已出现在中国大地了,但流传至今的相片中大多是些正襟危坐的“喜容”、“玉照”,而江湖百业、闾里风情的平民生活是很少摄入镜头的。在此期间幸有一些民间画报如《点石斋画报》和当时民间画工的作品倒记录了大量的生活形象,多少弥补了这一段时间“像”的空白。本世纪二十年代一代宗师美术教育家陈师曾先生画了三十四帧北京风俗图并由姚茫父先生配以诗词,此后三十年代画家李桦先生、陈志农先生画的北京街头速写也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资料,四十年代金受申先生撰写的许多记录老北京风俗掌故的文章,可称得起是十分地道,后来陆续还有多位有识之士或文或图致力于北京民俗史料的研究。但是像北京这样的古都,历史之悠久,文化之广博深邃,说实在话,一个人即使是毕生从事,手不停笔,笔不停挥的写画也难免有所不及。我想若本着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精神,有志于此者各尽一份微薄之力则对北京的民俗整理研究工作也许会是不无小补的,于是我就萌发了画一套旧京民俗百业的念头。

退休之后得以坐下来静静回忆,细细拟稿,首先,图中所画:在时间上仅限于三十年代初至四十年代末,从服饰上看是很明显的,虽然在当时偶尔还能看见留着短小辫子的老人,但那也很少了。其次在内容的选题范围上,考虑一是画目前尚且无“文”与无“像”的内容,如“敬惜字纸”“窗帘画儿”“打灯虎儿”“月饼会”等。这些不是具有特色的手艺或买卖,而是平民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但它也反映了当时的民风教化、物质生活的一个侧面。二是画有“文”而无“像”或有“像”而不详的内容,如“月亮码儿”“莲花儿灯”“卖判儿的”“卖佛龛的”“厂甸字画棚子”等,这些在文章中多有所述,但没有详实的图像,后来人便无法领略其盛况了。在表现形式上,是采用了一文一图相配合的形式,“文”因限于篇幅,力求简短,除概述画面之外,其他凡是与这个内容有关的历史掌故、胡同名称,儿谣俗语等等尽我所知都写进里面,如东西四牌楼卖估衣、南北城的取灯胡同,制售白炉子的两家铺店,传统相声《三棒鼓》中所说的卖炭的,以及《买佛龛》中的佛龛等等。以使这些北京民俗文化连成一个整体。“图”运用的是国画工笔重彩手法,主要是为了使画面刻画细致,交代清楚,力求给不识者和后来人留下一个较为完整的,尚可有一些参考价值的形象资料。

五年过去了,案上的画也积成厚厚一摞了,心中自然充满欣喜。我知道它不是什么宏文巨著,只求能为北京民俗文化做一点拾遗补缺的事儿,也就聊慰此生了。最后还得提上一句,画是凭记忆画的,自然免不了谬误,还望读者指正,以期斧敲扶直,去伪存真,则幸甚矣。

侯长春
一九九六年溽暑




《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
娱乐与街头艺人


图片


《耍傀儡子的》



耍傀儡子的

河北一带农民农闲时节进城演傀儡戏,担子前面是一个木质的卷棚歇山式小戏台,楹柱围槛彩绘得很精致,小戏台下面连着蓝布幔帐,担子的后面是一个大圆笼,圆笼内盛着小道具,艺人挑担串街游走,敲锣聚众,看看出来的人多了就在街头空地,选一个向阳靠墙的地方,竖起扁担支起小戏台,演戏的人便钻进布帐中开始演出。用指头作戏的有王小儿打老虎、猪八戒背媳妇等,用杖头操纵的有“平贵别窑”、“三娘教子”等,有所谓八大出、八小出剧目。演戏的人一边唱、一边做、一边击锣,遇有两人对白还得从口中衔的小哨子模拟人讲话,一人而数任,实是不易! 场终,出一小木偶系下一个小篮儿向观众讨钱,于是围观的群众都往篮儿里放铜钱。

耍傀儡的在北京话中被讹传为“耍猴儿利子的”。


图片


《卖胡琴的》



卖胡琴的

旧北京街上有一种卖胡琴的,多是外乡人,以一般竹木原料制成,质量虽不那么精良可是价钱倒还便宜,完全能满足一般群众和小孩儿的需求。贩者肩上背一梢码子,前后两个口袋装上十来把胡琴,自己手中还拿一把,边走边拉,反复拉二黄原板过门儿,有买者便停下来交易,在京戏风靡京城的时候,人人都能哼唱几句皮黄,操琴伴奏自然也随之兴起,所以这个买卖也不会被冷落。


图片


《耍猴儿的》



耍猴儿的

每年农闲季节,河北一带乡民多出来干这一行。身背一只小木箱,里面装着罗圈儿、小盔头、小独轮车等道具,大绵羊额上戴着绒球,项下系着铜串铃,背上备有鞍辔,打扮得十分好看。另有一大竹竿,上系吊扛、浮梯,为猴子做戏用的道具。耍猴人边走边敲锣打鼓,走到街头道空地就圆场开演。猴子做戏时,耍猴人不时地敲打锣鼓,口中还叨叨念念地帮腔。


图片


《耍耗子的》



耍耗子的

耍耗子的艺人驯养小白鼠数只,身背一只木箱,上架做戏时用的小浮梯、小水桶、小鱼、小瓜、小木塔等道具。演出时艺人轻敲铜钲或口中发出什么指令,小鼠便作攀缘、登梯、钻穴、提水、钓鱼以及拱爪作揖等各种动作,动作还都有个名堂,如“状元拜塔”、“李三娘打水”、“刘全进瓜”、“姜太公钓鱼”等诸般戏态,逗人欢笑,艺人串巷游走吹一只小唢呐。


图片


《捏江米人儿的》



捏江米人儿的

捏江米人儿的原料都属于行业中秘而不传的家底儿。大概是以细罗精面调以蜂蜜,使它不易龟裂,再加进颜料成各种颜色的面团,在一根细苇管上塑成人型。这一行有粗细两种,粗的捏nie塑打伞美人、戏出人儿、孙悟空、老头儿钓鱼等等,大小儿有三寸多高。细的能捏天女散花、钟馗嫁妹,观音菩萨等,高二寸许,盛在小玻璃罩中。我小时候曾看过捏成霸王别姬盛在半个核桃皮里。面人儿民间艺人郎绍安、汤子博等都是蜚声中外的面塑高手。


图片


《唱话匣子的》



唱话匣子的

旧时,留声机播唱片被俗称为“话匣子”,乃当时稀罕之物。有做此生意者身背留声机匣子大喇叭,串街招揽生意。遇有喜寿宴庆、店铺新张者,辄皆被延请堂中演唱。20世纪三十年代中后期尚偶有所见,其后遂绝焉。


图片


《九连环》



九连环

九连环者,乃以九枚铜质小环,彼此扣连,穿结于一直套之上,反复摘脱,始得分解,名为九连环,盖当时之智力玩具也。


图片


《七巧板》



七巧板

七巧板是以一正方之板割成两大、两小、一中的等腰三角和一小正方形及一平行四边形,以此七枚形板组拼人物景物,以娱乐也。今日观之,乃可培养概括能力及形象思维之智力玩具也。


图片


《训鸟》之一——叼旗儿



驯鸟之(一)——叼旗儿

老北京玩鸟儿之人,养黄雀、交嘴等鸟。调驯其先能吃飞食、叫大远儿,再渐习叼旗、开箱等难度较大之技艺。于数米外悬一六角纸盒,每面插一小旗,主人放鸟飞去,街一旗归及掌上食苏子数粒,再令衔旗,直至衔六方旗尽,则盒底落下。


图片


《训鸟》之二——打单儿



驯鸟之二——打弹儿

驯梧桐鸟(黑头蜡嘴雀)或锡嘴(锡嘴雀俗称老西子)飞啣两弹,名曰打弹儿。先抛一径一分余之骨质小丸,名为底弹;令鸟飞啣,随即又抛出第二丸,径约三分,名为盖弹儿;鸟又翻身追啣,然后归落掌上。又有以吹筒吹出盖弹儿,可升空两三丈,鸟如脱弦之箭翺翔空中,观者喝彩。


图片


《逛街儿的》



逛街儿的

春秋之际,傍晚饭后有盲艺人携一三弦,串街卖唱。有好事者协助圆场、聚众或被请至自家院内,随意点唱一些鼓词小曲,以消闲解闷也。


图片


《三月子花园的大人》



三贝子花园的“大人”

今之北京动物园前身,乃清室贵族之别墅“三贝子花园”也。清末实行新政于此养动、植物,名为万生园,任人参观,后改为农事试验场。门口检票处设两位巨人,皆身长八余尺,游人莫不仰视,此亦园中之一景也。


图片


《变戏法儿的》



变戏法儿的

庙会之中有变戏法者,桌上堆放着木圈、铁环、铜茶盘及蓝包袱一方。可演二仙传道、萝圈当当大搬运、小搬运等节目。闹市中亦有席地而坐,圆场作戏,演些仙人摘豆等小戏法,以糊口也。



图片

图片

侯长春(1929——2003) 满族(侯佳氏)

幼年从师赵梦朱先生学习没骨花卉,王仲华先生学习工笔人物。1946年参加中国画研究学会。1949年入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工艺系,从师卫天霖先生学习西画。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

一生致力于传统工笔重彩技法的研究,中国传统题材的创作。擅长人物、兼修花鸟、山水及书法。五十年代曾从事连环画、插图的创作曾获奖。七、八十年代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并在社会形成了一定的影响。代表作有组画《水浒人物》《旧京识往》《释迦圣迹图》和《杏坛讲学》《子在川上曰》《卖炭翁》《师墓习射》等,并接受过不同形式的交流和奖励。
曾任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创会副会长
北京市文史馆馆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85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北京地区代表
1979年被当选北京市第四届文联代表
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
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




图片
图片

侯长春《旧京识往》往期

【钩沉】侯长春的艺术世界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老北京的传统小吃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大宅门六景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端午节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功德篇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盛夏篇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老北京的市井生活:走街串巷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中元节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校园生活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中秋节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老北京的冬天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腊月篇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春节篇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之上元节

【赏析】侯长春《旧京识往》市井生活之平民文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敬请关注
图片
图片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部



本链接资料由侯长春爱人王麓平提供,转载请注明

点击阅读原文至画会官网欣赏更多作品

艺海钩沉 · 目录
上一篇[韦编三绝]《胡勃画集》水彩人物篇:不炫技不等于无技巧,为了突出对象而隐去的技巧,恰恰是更高的技巧。



来源: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