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萌:和自己相处的时刻 - 张子轩绘画中的“视角”与“线索”

2023-11-07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5





[艺术理论专栏]王萌:和自己相处的时刻 - 张子轩绘画中的“视角”与“线索”

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部 2023-11-25 10:26



图片


《头发 Hair》

40cmx30cmx5
布面油画
2022年



和自己相处的时刻
——张子轩绘画中的“视角”与“线索”
文 / 王萌

当我2020年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国立美术馆看到KAWS的个展主题“孤独时代的陪伴”(Companionship in the Age of Loneliness)时,一个切入艺术家创作语境的线索引导着观看的视角理解了展厅里所有的作品,同时这个主题也预示了一个艺术新阶段的来临: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视角和当代的人文关怀。艺术不再完全需要那些过度“哲学化”和“硬观念”的行为惯例,一些“生活化”和“日常美学”的贴近人的母题和语境,已经开始支撑起艺术的必备内核。在全球范围内,艺术家们对于“日常语境”的不断拓展正在此刻悄无声息地促进着艺术从“哲学对艺术的剥夺”中解放出来,从而将艺术家对于“人文感知”的敏感力和“近距离”回归自我生存经验的探索释放到更加贴近“我自己”的真实语境,这构成了一种此刻正在发生的“从观念到日常”的美学转型。张子轩的绘画实践,也是在这个关联的宏观气候中进行的。

《头发 Hair》



如果从中国20世纪后20年以来的艺术史看,张子轩的绘画延续了“新生代”画家群体的“近距离”并将这一题进一步扩展到“我世界”的“主体视角”。作为一名80后艺术家,她的画面中没有60后艺术家们的“刻意”和调侃,更多的是诚实和肃穆,并在这种视角下将人物和肖像的形态设定在“日常感”和一定的“剧场化”之间,去传达艺术家所探索的艺术问题。张子轩的绘画具有一种“去性别化”的“后肖像画”意识,在她为本次个展精心准备的近40幅画作中,流露出对“形象的性别维度”的某种新态度。例如五联组画《头发》,巧妙以头发为叙事线索,以女性背面的反向方式进行肖像的五联表达,力求将“女性形象”从男性凝视的惯例和模板中解离,而仅从“头发”和体态的变化来关切女性个体生命阶段的不同状态。张子轩的绘画从形象的去性别化推入到更加纯粹的“人的维度”,只有在这种“形象学”和语境中,女性形象才能从男性偏好和“装饰品”中解离,也才有可能还原到去性别化之后的人的维度。

图片

《秀发 Smooth Hair》

50cmx60cm

布面沙底油画

2022年




图片

读 Reading

100cmx7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在此基础上,张子轩通过绘画所要进行的课题才有可能得以实现,从凝视中解离后的女性形象才可以“无干扰”地去关注和探索女性的完整一生、女性独处时的自我状态、女性的自我接纳、女性成长不同阶段与同性间的多重微妙关系、女性在爱情中与异性的关系以及女性的自我观看与对话……。显然,张子轩此次个展所呈现的作品是基于女性主义的底层逻辑所进行的对于当下“人的维度”课题的体系性探索。从《抱》《独唱》《肿》《秀发》《初夏》《两个女孩》《茉莉花》《雪白的鸽子》《连接》一直到《自画像》这条线索所提供的问题语境中,我们看到了艺术家细腻的视角和多维度对于“人”的问题的探讨。在不同画作中,她将人物的形象均设置在一种饱满鼓涨的肢体形象中,去捕捉鲜活与生动的生命瞬间,并将其“我化”和“自传化”。她画面中秉承了文艺复兴湿壁画的那种庄重感,以保持艺术家画面视角的诚实性,并将诙谐因素置入其中,形成了张子轩画面中的视觉语感和语调。


图片

《独唱 Solo》

50cmx60cm

布面砂底油画

2022年




图片

《雪白的鸽子 White Pigeons》

80cmx100cm

布面油画

2021年




图片

《茉莉花 Jasmine》

40cmx6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张子轩的绘画通过对亲密感和身体的物理接触进行日常美学语境中的“微剧场化”表现,其中部分保持了“超现实主义”和“形而上画派”的基调以强化作品的情节和意图。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名非艺术科班出身的跨背景艺术家,她将各种因素的整合完成得十分恰当和自然,每张画面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内容都流畅、带有稚拙趣味和不乏梦境感地呈现在坚实鲜活而带有永恒意味的“形象”中。而在这种永恒的深处,是当代人从各种观念的制约中解离出来,真正回归自我心灵的支点,去关注与自己生命紧密相关的诸多问题的开始。张子轩的绘画提供了这样一个“入口”,这是一个“和自己相处时刻”的来临,如果从此出发延伸下去,每个人的线索和视角都将获得坚实的意义。


图片

《抱 Cuddle》

60cmx40cm

布面油画

2022年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王萌

图片
北京东城人,1983年生于山东,著名策展人和艺术理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理论类)、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策展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委员。本科与研究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史和艺术管理专业,长期从事现艺术批评、新艺术动向观察和新美术馆学研究。2010年以来在中国美术馆参与组织和策划近200场展览。独立的策展作品2次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年度优秀展览,3次被北京市文化局评为北京年度优秀展览。发表艺术评论50万字,出版研究著述近300万字。
出版学术著作15部。其中理论专著有《活力与生机:2010年代的艺术现场》《美术馆作为“文化发生场”的启示:一种新思维的提出》和《行动与阐释:王萌论艺术现象》;著有三部实验报告《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来自水墨的新语境》和《抽象艺术新一代》;编著三部研究室报告《图像研究室:水墨进程的一种“显象逻辑”》《绘画发生中的观念和语言》《运行中的“非形象”》;主编《从现代出发》(副主编)《中国意志——当代中国绘画》《视觉乐园》《再寻桃花源》和《敞开视野:水墨的生态》。
主要策展作品有:“寺上美术馆实验室计划”【“今日绘画中的媒介与方法”(第一回)、“来自水墨的新语境”(第二回)、“抽象艺术新一代”(第三回)】(被文化部评为2013~2014全国优秀展览)、“正观美术馆研究室计划”【图像:水墨进程中的一种“显象逻辑”(第一回)、绘画发生中的观念和语言(第二回)、运行中的“非形象”(第三回)】(被文化部评为2015全国优秀展览)。
其他策展作品还有:“从现代出发——15位艺术家的15个表达”(中国美术馆)、“2021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乾乾——寻找绘画之‘意’”(美仑美术馆·圣之空间)、“2021北京798艺术节主题展:不息——传统的当代转化”(798玫瑰之名空间)、“INK NOW:水墨形态”(福州威狮当代艺术中心)、“视界:抽象艺术的语汇”(四川美术馆)、“宫娥之卵——武宁亚创旦纪”(今日美术馆,以学术指导整体策划)、“逸格的转换:一个潮艺术的展示文本”(798共同艺术中心)、“2016中国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敞开视野:水墨的生态”(威海美术馆)、“此时此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韩青年艺术交流展”(韩国文化中心)、“多棱体——新兴抽象的结构维度”(青年艺术研究会798当代空间)、“中国意志——中国当代绘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798布鲁姆画廊)、“‘跨’波普折枝——金准植个展”(北京名泰空间)、“开启与攀越——水墨现代性之路研究展”(潍坊博物馆)、“神奇的新‘疆’——张永旭作品展”(新疆吐鲁番博物馆)、“代码视界——丛云峰作品展”(芳草地798空间)、“物状态——田园个展”(798山艺术空间)、“视觉乐园:于幸泽的三个世界”(北京寺上美术馆)、“折象——王彦萍作品展(1992~2012)”(北京画院美术馆)、“关注的目光——李洋水墨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安静的普陀山——陶娜:一次绘画行动”(普陀山全景+山门空间)、“叙述的语言——当代绘画推动展”(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IC艺术空间)、“追光∙合奏——‘2020中意艺术盛典:提香绘画大赛’学术邀请展”(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IC艺术空间)、“LIZI个展”(意大利罗马Vision Area Art Space)、“Liquid Shadow——廖培个展”(意大利罗马Vision Area Art Space)、“意味:刘刚”(深圳Lia艺术空间)和“文明互鉴——版画语境中的世界图像”(中国美术馆)等。在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2011)和德国“中国文化年”(2012)期间,作为“新境界——中国当代艺术展”(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和“无形之形——中国当代艺术展”(德国卡尔舒特艺术中心)视觉艺术策展团队的成员,成功实现了在堪培拉和布德斯多尔夫的项目。
图片

图片




来源:北京工笔重彩画会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